此篇為父母作品下卷后記。
真誠銘謝
“老人表達,人生記錄,田園敘事”,是爹娘寫作的樸素定位。因其老,因其土,因其俗,文章自然不會膾炙人口、引人入勝。朋友們悲天憫人、雅量高致,不棄草昧、禮賢下士。大家有耐心讀完,和作者同此炎涼,以文心點評,比原文更富英華。在此謹向給予關懷、幫助和鼓勵的朋友們再三真誠致謝!如下名單只是其中一小部分:
(名單詳見成書,此處暫略)
轉眼兩年
上卷是二〇二三年初付印,中卷是二四年初付印,兩本寫作時間都是一年。下卷到二五年秋結集,用了近兩年。
是不想讓老人太累。上下兩卷,各一年時間,二老特別是我娘,基本每天都寫,最忙時一周成稿一二篇。搞得皓首落雪紛紛,茶飯不香不思,有點顧此失彼、舍本逐末?遂吁請二老回歸本義,生活為主,附加寫字,放緩節(jié)奏,自然些,松弛些。
也不想春節(jié)期間搞得太緊張,催店家印刷,趕在春節(jié)前快遞給要書的好友手里。每一本都要仔細包裝,和順豐快遞員一起,一本一本發(fā)出。上面都有老人給某位好友的簽字,每一本都不一樣,千萬不能搞錯。要么在家等著快遞員上門操作,要么我拖著書去一公里外順豐站點操作(順豐較快,一般地方兩天都到,出境也就三四天)。
網(wǎng)上出書,據(jù)說一般周期是三四個月,我這個一個月。一是不出版,只結集,程序簡單。二是我自己設計排版,直接提交印制,省了時間。三是遇到了正確的店家,業(yè)務精通,替人著想。天時地利人和,都占了點。
永久榜樣
然而兩年伏案,足以養(yǎng)成習慣,我每日看攝像頭,二老大半時間仍在桌前。爹在老飯桌,坐著轉椅,娘在舊茶幾,坐著馬扎。人手一個平板,查啊查,寫呀寫。
有時候他們會遇到平板或手機使用的問題,電話里要說明一個并不復雜的使用方法,常常很考驗我的表達和耐心。
二老埋頭用功的就是表達記錄,耄耋老農(nóng)靠的就是耐心執(zhí)著,一如當年打理莊稼,地頭、灶頭、案頭都是他們用武之地、心安之所。我的一切,都源于他們的地頭、灶頭、案頭,我的耐心和執(zhí)著卻不及其百分之一。
他們永遠是我的榜樣。這需要時時“對標”、反省和檢討。
書名篇名
上卷書名叫《生命花》,中卷叫《熱炕頭》,都有解釋。下卷叫《三月天》,是何意思?
小編還是琢磨了,“生命花”是說我們努力地活著,用生命開出花來,文眼是“花”,正是我娘的名字。各章呼應為“芝麻花篇:人生有采”“木槿花篇:人人有善”“燈花篇:萬物有情”“菜花篇:大地有成”“窗花篇:煙火有香”,其意一望便知。
“熱炕頭”是說當年真苦,如今真好,要珍惜當下小康日子,文眼是“頭”。各章呼應為“炕頭篇”“心頭篇”“地頭篇”“外頭篇”,其意也可以明了。
“三月天”是說我們的日子就像農(nóng)家三月,春暖花開,乍暖還寒,充滿希望,也要居安思危,飲水思源,文眼是“天”。各章為“五更天”“杏花天”“滄浪天”“碧羅天”,其意亦不難分辨。
第四卷是何題目,已有眉目,順水推舟,順理成章。后記題為“十月里來《三月天》”,是說農(nóng)歷十月將結集下卷,金秋時節(jié)迎來了《三月天》,也是春種秋收、春華秋實。
盤活公號
小編這個“策馬入林”公號是二〇一三年注冊的,當時還在頻繁用博客,這個基本閑置。直到二〇二二年初,為我娘發(fā)布小文章,這個長尾冷號開始活躍。
大約一周左右發(fā)一次,雖然閱讀量也就幾百次,互動幾十上百次,此號也算脫僵復活了。朋友們關懷鼓勵,粉絲從幾百位,增長到現(xiàn)在的兩千四百多位,一位一位增加。蒙君不棄,實屬不易。
文友們也開始賜稿,張衛(wèi)理、曲伍華、王軍、傅文仁等幾位大咖的美文佳作令小號蓬蓽生輝,一些文章動輒幾千幾萬閱讀量,屢屢刷新本號記錄。又承蒙平臺關懷,本號后來認證為微信文學自媒體,也算實至名歸。
何以入會
我娘部分文章發(fā)表后,我在想是不是可以申請加入本縣作協(xié)等組織?條件是夠了,可是有什么意義呢。老人家回憶過去、記錄生活,只是為了彌補少年缺憾,如今發(fā)文、結集都實現(xiàn),已經(jīng)是“超水平發(fā)揮”和“超額完成任務”,別的不敢奢求。
去年某日偶然發(fā)現(xiàn)中國散文學會發(fā)展會員的消息,一看夠了門檻,覺得申請一下也無妨,人家不要,咱沒損失,有幸接納,也是認可,對老人是鼓勵和安慰。于是在人家微信公號上填寫申請入會表格,上報有關材料。
填完就忘了此事,覺得一般都是由名家推薦或者踅摸其他路徑,才能加入這些社會組織,我就這么一填,有點異想天開。沒想半年之后,偶爾打開郵箱,看到中國散文學會發(fā)來的郵件,是同意我娘入會的通知,真是喜出望外。
接著也給我爹申請了,過了一段時間,也如愿以償。我爹說,有什么用呢?一年一百元會費,可以買兩回菜。我說還是有情緒價值,值得。小編也受到鼓舞,鼓起勇氣提交申請,看看能否被接納。
建立詞條
以前我對百度百科詞條很重視,這是重要的穩(wěn)定的準靜態(tài)信息點,查人查物查事如果找到內容豐富又管用的詞條,那就幫了大忙。而對于建立自己的詞條卻不在意,不是名人,沒有那么多有分量的事情可以羅列,不必煞有介事搞個這。
后來改變了看法,哪怕是一個普通人、一粒草芥,也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,留下一絲痕跡。這算一種自我體認、自我尊重、自我悲憫吧。明白過來,晚了三秋?,F(xiàn)在建立詞條難上加難,每句話都要有出處,還得是平臺規(guī)定的少數(shù)“權威”來源,即使是認證微信公號、認證百度百家號、百度其他詞條的內容都不算數(shù),以前沒有這些限制。
我給爹娘建立詞條時,就遇到了這樣的麻煩。少數(shù)登在傳統(tǒng)媒體上的文章可以引用,多數(shù)發(fā)在微信公號的就只能省略,沒有網(wǎng)上鏈接的拍照上傳,編輯又常常不通過。好在鍥而不舍、愈挫愈勇,終于感動某位宅心仁厚、通情達理的值班編輯,審過一二回。
二老各有詞條,相互鏈接,就像兩株數(shù)字莊稼。其來有自,默默當歌,是秋天大地上蒼茫塵煙里的小小風景。
設計細節(jié)
多攢了九個月,內容就多了。本來一篇兩三千字,后來幾千上萬。排到書里,以往四頁八頁,后來十幾幾十頁。正文字號即使由十三號縮小為十二號,上中卷的三百頁也變成了下卷四百好幾十頁。
為了減厚,不用之前的雙膠紙,改薄一點的銅版紙吧,圖片也能印制得清晰鮮艷一些。小編排版,也是延續(xù)中卷做法,一篇一排,免得積重,從容不迫。
內頁開本還是一七〇*二四〇毫米,封面封底略大五毫米。內頁這次改用一百二十八克白色銅版紙。仍舊全彩色印刷,鎖線精裝,圓背,上下加紅白裝飾條,內加紅色布條。封面封底材質使用布面,草綠色(匹配“三月天”)。封面、書脊文字燙亮綠金,兩個篆刻圖壓凹紋。四百五十二頁(比上兩卷增加一半頁數(shù)),八十本。
經(jīng)與多家印刷網(wǎng)店講價,選定最優(yōu)惠一家,確定本卷印制費用八千二百元,平均每本一百元。朋友們如需要,還是恭請“眾籌”,印制費加順豐快遞二十元,每本書費用共計一百二十元(請通過私信或者微信聯(lián)系)。書非“買”不足惜也,仍持此念,亦請鑒諒。
續(xù)集有否
有了上中下三卷,就不寫了嗎,要寫,我寫故我在,我在就要寫。二老寫字,不僅是記錄表達,也是對抗老年癡呆的良方。寫字不僅是方式,本身就是目的,寫了就有了,寫了就好了,寫了就是了。人家看著不美,我看著不丑,人家不著一眼,我看著看著想起父母的好和自己的不好。二老盡管寫,小編盡管編,作者是交待,編者是救贖,雙向奔赴,便是自洽。
每個家庭都是一部大書,朋友們若也有編寫類似家“書”愿望,小編樂意以編印此三卷之微薄經(jīng)驗,協(xié)助各位圓此小夢,為幸福小康之家增一分光、添一道彩。
附本書部分頁面: